首页

艾丝工作室女王视频

时间:2025-05-24 12:56:18 作者:深圳外贸连续两月反弹,单月进出口额时隔半年再超4000亿元 浏览量:43879

  中新网雅安2月23日电 题:四川雅安青山绿水掘出“黑色黄金” 科技赋能鱼子酱香飘世界

  作者 王利文 何浠 王磊

  “世界上每100克鱼子酱,就有12克产四川雅安。”不久前的哈尔滨文旅热潮中,雅安鱼子酱因“回礼”哈尔滨走红网络,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告诉记者一行,今年中国市场订单量翻了番,“春节后一直在加班加点赶订单”。

20日,四川雅安,天全水产现代农业园内上百个圆形流水鱼池依河而建。王磊 摄

  为展现四川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,“万千气象看四川”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当下正在进行。一周以来,报道组赴雅安、乐山、宜宾等城市展开采访,了解四川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、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举措成效。

  鱼子酱也被称作“黑色黄金”,对养殖环境要求极高。雅安有着水质、水温等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优势,成为鲟鱼“万里挑一”的生长环境。在天全水产现代农业园里,上百个圆形流水鱼池依河而建,鲟鱼在池中摆尾游动,它们一条条体型壮硕、重达百斤。生产车间中,工作人员专注地筛选刚刚提取出来的鱼子酱,破损、带血丝或直径小的鱼子酱,都将被“淘汰”,而其中的“优等生”,每克价格超过30元。

20日,四川雅安,工作人员对鲟鱼进行检测。王磊 摄

  2023年,雅安鱼子酱产量达到60吨,约占全球鱼子酱产量的12%。颗粒饱满、清亮透明的雅安鱼子酱,成为美国、德国、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民众餐桌上的一味珍馐。

  中国没有悠久的鱼子酱文化,谈及这一“舶来品”如何做大既定国际市场的“蛋糕”,李军坦言,品质是关键因素。为此,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养殖制作流程,囊括鲟鱼养殖、取卵等各个环节。其中,每粒鱼子酱的诞生,需要在15分钟内完成取、搓、洗、挑等17道制作工序。

20日,四川雅安,工作人员对鲟鱼进行检测。王磊 摄

  锁住鲜美味道离不开技术的支撑。李军介绍,围绕“智慧养鱼、科技兴渔”目标,他们与四川农业大学、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,联合开展鲟鱼杂交育种技术、鱼子酱和冷水鱼产品加工技术等科研攻关,30余项专利技术涵盖了生产线整个流程。

  “在天全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,手机软件能随时监测鲟鱼养殖环境,实现‘云’养鱼。”天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和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魏敏补充道,园区搭建了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,建成了数字渔业智慧中心,着力将水产养殖数字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覆盖全县15个重点水产基地。当前,园区正通过智能增氧设备、智能投饵设备等,实现“园在‘云’中、管理有‘数’”。

20日,四川雅安,工作人员对鱼子酱进行筛选。王磊 摄

  好山好水养好鱼,一粒鱼子酱成就了一条产业链。围绕冷水鱼优势特色产业,雅安建成了四川最大冷水鱼养殖基地和鱼子酱加工中心,形成集冷水鱼繁育、养殖、加工、销售和休闲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,实现鱼子酱产业年产量西部第一、流水养殖规模西部第一、冷水鱼加工产业链西部第一。

  李军认为,当下雅安鱼子酱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,为了满足市场需求,企业新建的三期基地即将投苗。下一步,他希望通过技术支撑进一步提高产能,让全世界都能品尝来自四川的美味。(完)

【编辑:田博群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贵州旅游投资控股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委员吴静受贿案一审开庭

4月18日,在辽宁沈阳举行的2023-2024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(CBA)1/4决赛第1场比赛中,辽宁本钢队主场124比87战胜深圳马可波罗队,以总比分1比0领先。

减量12.55平方公里 长三角示范区实现建设用地减量提质

贺州市编制出台《贺州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方案》,还成功申报广西壮族自治区“十四五”期间第一批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重大工程,计划到2025年完成4160.25亩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。

促进入境旅游市场发展 河南设多项激励奖

|天天学习|在历史长河中,中欧之间有着诸多文明交流互鉴: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;中国瓷器之美影响了欧洲艺术风格的演变;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、法国传教士白晋等人给中国带来了欧洲在天文学、数学、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……

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

“装运艺术品和普通货物有所不同。接到承运任务后,我们多个部门联系了专业的艺术品打包团队赴上海、江西景德镇查收货品,再运到义乌装车发运,全程还购买了保险。”杭州铁路物流中心义乌营业部副主任童典利介绍,区别于以往中途解体、拆分的运输方式,这趟中欧班列为整趟开运,能够确保文化艺术品安全、稳定到达目的地。

江西龙南:春来艾草绿 艾米果正当“食”

为了做到这一点,我们需要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合作。我很高兴认识很多朋友,特别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国宏,他在协助我们将研究成果落地这方面给予很大的帮助。2016年开始,我们陆续推出三种陇黄大豆(三种耐盐耐旱大豆品种,分别命名为陇黄1、陇黄2、陇黄3)。根据统计,目前甘肃农民已种植约83万亩陇黄大豆,截至2022年,估计因陇黄大豆增产而增加的收入达到约6900万元人民币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